現代與後現代,質性與量化
如何以一個量化的東西去衡量質性的概念
今天,同樣的例子出現在我與他人的對話之中
一開始我是很受傷的,因為那正是我的弱點
浮現出來的是~~我做的不好~到現在我還是作不到
而我就是知道我自己是不可能達到那樣的境界,至少現在的我做不到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在想,要怎樣可以平復覺得自己不好的想法呢?
然而,我想到了
在後現代中不就是以當事人的意思為意思
在敘事中不就是以地方性知識去看待當事人的想法
 
如果說我必須說出一句讓大部分的人都能夠有相同看法的話
或是我必須以正確的語言來清楚表達連我自己都不太清楚的感覺
而不是以我為出發點去了解我為什麼會這樣說
那是不是如同拿著一把尺去衡量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是不是達到標準
 
就像在課堂上發言一樣
不敢說是因為害怕別人拿自己的話評論
不敢說是因為擔心自己講的不對
所要表達的不就是個人觀點嗎?
每個人所建構出來的概念不是不一樣嗎?
我們怎麼能夠去評斷是不是這樣
一旦我們這樣評斷的時候是不是就帶著自己的主觀
 
同樣的一句話本來就容易因為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解讀
重點是跟我對話的對方知道我在說些甚麼 即使旁人路過誤解那也是無可奈何
因為知道你會了解所以我這樣說
 
也許是知道這是自己的弱點 若是要去挑戰自己的弱點
我寧願去看到自己的優點 我想對我來說日子會比較好過點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n Haz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